郵史漫談

當前位置: 首頁?>?集郵百科?>?郵史漫談

周今覺與中華郵票會

日期:2022-09-27

打印

【字號:

   1923年秋天,一個資產雄厚、學識淵博、社會地位顯赫的人物加入了集郵者的行列,他就是后來被集郵者稱之為“一代郵王”的周今覺。

    周今覺,名達,字美權、梅泉,安徽至德人。清代兩廣總督周馥長孫,父周學海為清代進士、浙江候補道、醫學家。他是一位影響了中國集郵進程的重要人物;他開創了中國郵票研究的多個領域,卓有建樹;他創辦的郵會郵刊,中外同欽。周今覺最重要的藏品有:“紅印花小字當壹圓”四方連、“萬壽第二版新票方連全套”“蟠龍無水印二元票加蓋宋體字‘中華民國’倒蓋全張”“官門倒”雙連、“老板帆船三分暫作倒蓋四方連”等,以及大龍郵票多至千余枚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    20世紀20年代前,周今覺并不知道集郵,他的集郵自言是緣起兒子患病。1923年10月,周今覺為安慰病兒,在靜安寺路跑馬廳一家花攤上購買了一包外國郵票供小兒玩賞,不想自己卻被花花綠綠的各種外國郵票吸引了,“以為這真極洋洋之大觀,從此生了一種歆羨心、好奇心、愛美心,不知不覺的便有了集郵之志了”。張包子俊則在《近代郵刊》撰文披露,周今覺之集郵實始于“先生之友孫君于歸國后贈其好望角郵集一部,先生大樂,乃摒棄古玩之好,專集郵票”。嗣后,周今覺在報上看見一條新聞,說有一位叫陳復祥的上海集郵家,將要發行一種名叫《郵聲》的郵票周刊,他趕緊訂了一份,并寫信向陳復祥請教如何鑒別郵票真假,并請他告之集郵門徑,這是周今覺首次與陳復祥交往。陳復祥復信說,不知鑒別真假不要緊,只須多看看將來就會了。陳復祥勸周今覺“不必買外國郵票,應當集中國票,先將現行票買全,再將孫、袁紀念票各買一套,然后漸漸往前清推上去”。通過《郵聲》,周今覺又結識了區甘源,區甘源對周今覺的集郵道路也產生了較大影響。
    周今覺集郵之志既定,便不惜巨資,搜購中國郵票。他買下了施開甲等人的郵集,不到三個月,華郵已大為可觀。周今覺再寫信向陳復祥咨詢,陳復祥細閱來函及藏品目錄后,復信說:“1898年以前古票,已經為人所不能及,若能把1898年以后的票子,再整頓一下,在華人當中,便可算無敵的了?!?923年底,區甘源陪同周今覺去文監師路拜訪陳復祥,這兩位集郵家相對而坐,切磋郵學,為后來組建中華郵票會打下了基礎。第二年正月,周氏把他的郵集帶給陳復祥觀賞,陳復祥夸贊說:“這不用說,是在華人之中第一名了?!?924年夏,周今覺經施開甲介紹,以1000英鎊買下了英國集郵家勒夫雷司(C.L.Harte-Lovelace)的華郵郵集,其中珍品累累。之后,周今覺收藏的大龍郵票很快增至1200枚。
    1924年11月,周今覺、陳復祥、張棣村等人為便于相互交流,以聚餐形式,采取會無定期、聚無定址、主席無定人、輪流做東的辦法,在一起觀摩郵集,交換郵品,切磋郵識,并為此取名“海上郵界聯歡會”,參加者有時可達20余人。周今覺通過與中外集郵家和郵商的廣泛接觸切磋,郵識大增,從1924年元旦開始,接連在上?!毒蟆飞习l表集郵文章《郵話》,為當時中外集郵家所注目。1924年冬,周今覺加入外籍集郵者組織的上海郵票會。由于對郵票研究至深,后英國皇家集郵學會授予他會友稱號。在交往中,周今覺見外籍集郵者在華大肆搜羅華郵,有些人對華籍集郵家不屑一顧,且盛氣凌人,他認為這是中國集郵者的恥辱。后在一篇文章中他悲憤地寫道:“自神州郵票會創立,不三月而短折,其會報亦僅發行一期,戛然與之俱止。自時厥后,吾華遂無一關于研究郵票之會社。而彼西人之上海郵票會,則固巋然存在,雖星霜十易,中更歐戰巨變,會友半去從戎,亦不因之中止。相形之下,吾華人合群力之弱點,乃愈益暴露矣!吾恥之,吾重恥之?!痹陉悘拖?、李輝堂、葉頌蕃、張棣邨、張承惠、袁醴波、張景盂等人相互聯絡相聚下,周今覺毅然決意發起成立集郵組織,定名為“中華郵票會”。
    1925年7月4日上?!渡陥蟆芬娍吨腥A郵票會之會則》,全文如下:
    1.名稱:本會定名中華郵票會,西文名為Chinese Philatelic Society或C.P.S。
    2.宗旨:廣益集思,交換郵識,以研究專門為主體,以引導初恍為職志,提倡道樂宗風,不取營利主義。
    3.會址:暫設于上海文監師路一千二百五十六號。
    4.會員:不限國籍,不限定額,凡贊成本會宗旨,經會員二人介紹者,得入會為會員。
    5.會期:自九月至次年六月為一會年(以陽歷計)。除七月、八月休會外,每月第一星期日開常會一次。九月開年會一次,選舉職員、報告會務。其有特別事務者,得召集臨時會。
    6.會費:每年二元。新會員隨同入會請愿書繳納,舊會員僅九、十月兩月內必須繳納。
    7.職員:設會長一人,會計主任一人,華文書記一人,英文書記一人,評議員若干人(暫無定額)。會長由投票選舉,余皆由年會推舉。
    8.會報:本會擬刊布機關雜志,名日《郵乘》Philatelic Bulletin,每月發行一冊,七、八兩月休刊。
    9.會員之權利:會員有贈閱月刊之權利;會員登月刊告白有照定價折扣之權利;會員有質問疑義及以郵票交本會鑒定真偽者,概不取費(但須附回信郵資或掛號、保險費)。
    10.退會:會員于郵界有詐欺行為者,有毀壞本會名譽者,有遲納會費至三個月之久者,經職員決議,得宣布除名退會。
以上會則有應行臨時修改者,得于年會討論之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    經過積極籌備,在一個陰雨之日—1925年7月11日,在上海文監師路陳復祥寓所,召開了中華郵票會成立大會。首先由周今覺報告創立本會之緣起與其籌備之經過:“當提議之始,鑒于前度神州郵票會失敗之歷史,頗極躊躇審慎,然凡事必待萬一然后出手,則恐永無成立之日,故與二三同志,毅然決然,成立此會?!?
    周今覺的一席講話,使到會的集郵者對郵會的生存和發展有了信心。在討論通過《會則》之后,大家即投票選舉周今覺為中華郵票會會長,推舉陳復祥為中文書記,張承惠為英文書記。而會計主任一職,因會長需墊付大宗經費,所以推舉周今覺兼任。隨后又推舉盧賦梅、柴冠群、張景盂、李輝堂、袁醴波5人為評議員。
    在中華郵票會成立會上,大家還討論了會刊撰稿編輯問題。隨后,周今覺拿出印度支那郵集,原世界郵王費拉里遺集中的藏品和一冊美國最初光邊印樣(Proofs),計220枚,供人欣賞,令人嘆服。借此他提議,今后每次會員聚會,各位會員應輪流出示所藏郵集,供大家觀賞,以增興趣及交流郵品。至此,在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集郵史上,一個有重大影響的集郵團體就這樣在一種和諧的氣氛中誕生了。
    中華郵票會成立初期,會員只有七八十人,1929年發展為164人,至1940年已有580人。會員以上海本埠會員為主,遍布十幾個省市,當時國內有名的集郵家、郵商幾乎都加入了。除中國籍會員外,還有英、美、日、法、德、荷蘭、瑞士、挪威、西班牙、希臘等國籍的會員40余人。
    中華郵票會會所最初在上海文監師路1256號陳復祥寓所,后遷西摩路141號周今覺住處,定期的開會活動地點在香港路銀行俱樂部,場所設備豪華。
    為便于組織與活動管理,1926年中華郵票會設立了董事會,內設出版部、藏書部、審查部、交換部、拍賣部、編輯部等機構,并數次修改會章,以適應郵會發展的需要。1927年又分別制定了《中華郵票會拍賣章程》《中華郵票會交換章程》。
    中華郵票會董事會成員均由當時的集郵名家擔當,他們以自身的影響為中華郵票會的發展作出了貢獻。1930年前,“滬上國人集郵家有聲望為眾習知者,除周今覺氏外,得五人焉:袁醴波、袁寒云、張棣邨、李雋青、許伯明是也”。以上集郵家中除袁寒云外,其余均為中華郵票會1929-1930年間的當選董事。
    許伯明(1877-1957),別名葆英,浙江海寧人。早年留學日本,歷任上海都督府軍械局局長、總統府咨議、保定中國銀行行長、上海江蘇銀行總經理、江蘇省財政廳長、南京中央銀行副經理、重慶江蘇銀行總經理等職。許伯明嗜好集郵,對各種郵票兼收并蓄、尤重航郵,并言傳身教帶動梅蘭芳愛上集郵。為新光、中華、甲戌三大郵票會早期會員,1930-1936年任中華郵票會董事。曾與周今覺一起接待施塔。
    袁醴波(1892-1936),原名袁禮本,字醴波,浙江慈溪人。任上海德和洋行會計主任約20年,后任職大華藥房,1931年因病辭職。1920年左右開始集郵,以二三年時間,費二三千元,集成一部相當完備的中國郵票集,被譽為“國人專集國郵最早者之一”。其郵集(包括珍藏“翡翠姐”)生前悉數讓渡譚蓉圃。為神州郵票會會員,中華郵票會(6號)評議員、董事、藏書部主任,新光郵票會2號會員。
    李雋青(1897-1966),原籍安徽,生于上海。富家出身,1920年畢業于大同大學英文專修科,早期流行歌曲詞作者。1926年加入新光郵票會,后任國外主任。1928年加入中華郵票會,后為董事。集郵時間不長,但頗重研究。集票講究品相,曾不遺余力搜購航空封,撰有《虹橋硃印記》《寸心千里樓雜話》《從不景氣的郵界說到平民化的集郵》《集郵的“三何”問題》等,頗有見地。1931年因投機失敗,售盡郵集。
    中華郵票會成立后,除正常例會活動外,主要致力于中國郵票研究,竭力提高華郵的國際地位。
    1.出版會刊  該會以出版會刊作為維系會員,交流郵識的重要方式。自1925年10月至1940年11月先后出版四種刊物:①《郵乘》(1925年10月至1929年7月)3卷9期,中英文合刊,周今覺主編;②《郵學月刊》(1928年11月—1932年12月)4卷48期,周今覺主編;③《郵訊》(1936年3月至1937年7月)2卷17期,以會務通訊、集郵信息為主,由周今覺、謝鄂常負責;④《郵典》(1936年4月至1940年11月)6期(含由周今覺、謝鄂常編輯的十周紀念特刊),中英文合刊,由張賡伯、梁蕓齋(英文)編輯。除《郵訊》外,其他三種刊物主要刊載中國郵票研究文章,其中以周今覺撰述居多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    2.借助媒體宣傳集郵  上海開洛電臺經理曹仲淵(中華郵票會會員)邀請周今覺于1926年7月24日下午4時,在電臺發表了30分鐘的《集郵之趣味與裨益》的演說。周今覺在演說中簡述了郵票的歷史,指出“集郵乃王者之嗜好”。呼吁初集郵者不要貪圖種類多的各國郵票,提倡中國人集中國郵票:“華郵已經有了四十九年的歷史,中國經過無數變化改革,奇珍異品疊出不窮。近幾年來市價騰騰上長,日新月異,已變為一個極時髦的國度了?!薄暗菄鴥鹊膶嵙?,究竟還嫌太差,實力不足的原因是因為新進的集郵家太少,聲氣太孤?!薄跋M辛魃鐣娜藗児澥∫磺型婧脢蕵返馁M用,從事集郵,人人都有一本小郵集……各從其所好?!敝芙裼X還提到了郵票增值:“集郵不是消費虛糜的性質,乃是投資儲蓄的性質……有許多外國人,早年集成的郵冊,到了晚年賣掉,得了十倍、百倍的厚利?!彼詈髿g迎加入中華郵票會,可以受到集郵指導。周今覺的集郵廣播演說,開創了中國集郵廣播之先河。
    3.獎勵華郵獲獎郵集  為提高中國郵票的國際地位,該會密切同國際郵展組織聯系。當得知美國將于1926年10月在紐約舉辦國際郵展的消息后,中華郵票會于8月29日召開董事會議,決定以中華郵票會名義,由周今覺出資,捐助紐約國際郵展金牌二面和大銀杯一具,并言明銀杯專門“獎給華郵之優勝者”。后經郵展評審,美國集郵家施塔的中國郵票集獲此次郵展鍍金獎,為參展的中國郵票集里的最高獎,最后將中華郵票會捐助的大銀杯獎給了施塔。中華郵票會在國際郵展中獎勵華郵獲獎郵集,對提高中國郵票的國際地位有著重要影響。
    4.申免郵票進口稅  在20世紀20年代,周今覺深感中國集郵活動遇有兩大阻力,一是“華郵早已陸續流入外洋,近來購票無論珍異或尋常之品,多賴舶來輸入”;二是關稅阻礙,“進口皆須納稅,即華郵當日由本國輸出,今日由外洋返其母國者,亦不能豁免”。這對我國集郵者收集研究我國郵票極為不利。隨即說通上海郵票會會長布許,“有合力請求免稅之必要”,于1926年以中華郵票會和上海郵票會的名義,聯合上書總稅務司請求免征進口稅,不料遭到回絕。周今覺在同年12月將上書與批復原文一并公諸郵刊上,以示抗議。
    中華郵票會在周今覺領導下,匯聚了我國當時集郵界的精英,在倡導收集研究中國郵票上,在努力同國際郵壇的交往上,在維護中國郵票的國際地位上,都發揮了很大作用,為我國集郵界樹立了榜樣。后因日本侵華、抗戰爆發,該會暫?;顒?,1940年底該會無形停頓。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一_97在线看视频_亚洲成a∧人片在线播放_bbwbbw欧美肥妇
新宾| 惠安县| 德清县| 修水县| 濮阳市| 象山县| 罗田县| 罗江县| 行唐县| 金溪县| 汉沽区| 武冈市| 麻阳| 城步| 镇巴县| 左云县| 札达县| 大余县| 五华县| 大荔县| 浠水县| 虎林市| 汉寿县| 嘉定区| 讷河市| 梓潼县| 江陵县| 五常市| 星子县| 从江县| 金秀| 资讯| 鹤山市| 凉城县| 合水县| 宜城市| 衡阳市| 青海省| 旅游| 文水县| 慈溪市|